20世紀40年代發現電化學調控硫化礦無捕收劑浮選以來,已經取得了大量的理論研究成果。硫化礦電化學調控浮選的根本特征是:通過電勢—pH值的匹配、調節和控制,使硫化礦物表面疏水化和親水化,從而達到浮選與分離。硫化礦表面的捕收劑疏水化和無捕收劑疏水化,是一個電極反應過程。硫化礦物—液相的界面電勢決定著硫化礦的浮選與抑制。因此,電化學調控的宏觀作用是把電勢調到某個值,產生疏水化的電極反應(浮選);或調到另一個值,使產生疏水體的電極反應不發生(抑制)。電化學調控下的無捕收劑浮選的理論研究分兩個方面:
1.1無電化學調整劑的無捕收劑浮選疏水化機理研究
有影響的觀點有三種:
(1)認為電化學調控下,硫化礦表面適度陽極氧化產生中性硫(S0),導致浮選。
MS+H2O←→S0+MO+2H++2e
(2)認為電化學調控下,硫化礦表面陽極氧化初期生成的缺金屬富硫化合物是疏水體。硫化礦表面氧化開始時,金屬離子優先離開礦物晶格,進入液相,留下缺金屬富硫層,這種物質被認為是疏水的。隨著氧化過程的繼續,金屬離子越來越多地離開礦物晶體,進入液相,富硫程度越來越高,在礦物表面生成中性硫。總反應式為:
MS+xH2O←→M1-XS+xMO+2xH++2xe
(3)認為硫化礦物的溶解度很小,不易被水潤濕,決定了礦物的無捕收劑浮選,溶解度越小,無捕收劑可浮性越好。從本質上說,這種看法屬于傳統的可浮性范疇。
1.2有電化學調整劑的無捕收劑浮選疏水化機理研究
有些硫化礦(如黃鐵礦)不具備自身氧化生成的中性硫(S0),因此添加電化學調整劑,即在電化學調整劑誘導下的無捕收劑浮選。一種情況,在硫化礦表面生成中性硫無捕收劑浮選;另一種情況,作為還原電勢調整劑降低了礦漿電勢,抑制了某些硫化礦的無捕收劑浮選。